【古籍摘要】
1.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:“主身熱,腹中積聚邪氣,皮中如火燒,煩滿,水飲之?!?/span>
2.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“寒水石,治心腎積熱之上藥,《本經(jīng)》治腹中積聚,咸能軟堅也;身熱皮中如火燒,咸能降火也。
3.《金匱》風(fēng)引湯,《和劑局方》紫雪,皆用以治有余之邪熱也。”
來源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石膏或為碳酸鹽類方解石族礦物方解石。
別名
【別名】凝水石、白水石、凌水石、鹽精、水石、冰石、鵲石、鹽精石、泥精、鹽枕、鹽根
產(chǎn)地
1.產(chǎn)于內(nèi)蒙古、甘肅、新疆、山東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采收加工
全年
性狀
【性狀】
(1)北寒水石 本品為纖維狀集合體,呈扁平塊狀或厚板狀。大小不一,厚0.5-3.5cm。淡紅色,有的為白色;條痕白色。表面凹凸不平,側(cè)面呈縱細(xì)紋理,具絲絹光澤。質(zhì)較軟,指甲可刻劃成痕;易砸碎,斷面顯直立纖維狀,粉紅色。氣微,味淡。以粉紅色、有細(xì)絲紋、具光光澤、無雜石者為佳。
(2)南寒水石 參見方解石條。西藏產(chǎn)南寒水石主為粗粒狀集合體,呈不規(guī)則塊狀,有棱角。主為淺棕褐色。具玻璃樣光澤;半透明。
飲片
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干燥,搗碎
性味歸經(jīng)
【性味】辛咸;寒
【歸經(jīng)】心;胃;腎經(jīng)
功能與主治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降火;利竅;消腫。主治時行熱??;壯熱煩渴;咽喉腫痛;水腫;尿閉;口舌生瘡;癰疽;丹毒;燙傷。
用法用量: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-5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摻或調(diào)敷
使用注意
【注意】脾胃虛寒者忌服
小故事
無